现状概况:
1、核心财政业务系统在省级集中部署之后,地方财政面临着套表及个性化报表定制难,定制不及时或者得不到响应。
2、核心业务系统产生的数据结构和存储地点依靠统建集中部署的系统,地方财政还有部分使用的系统不在统建范围内,这部分数据存储在本地。大量报表需要依赖多方面的数据源。
3、传统的数据统计方式依靠手工,耗时耗力,且数据准确性差,数据统计口径不固定,导致每次统计数据不一致。
4、使用大数据相关技术对多年、多区、多系统数据进行标准存储,并对存储数据进行订制报表展现、检索和关联查询等,成为各级财政面临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。
产品概述:
数字财政数据本地化应用从财政信息化建设现状出发,基于成熟的大数据管理技术,构建财政数据中台,采集数字财政系统的相关数据,并根据财政不同分析主题进行业务数据标准存储,实现数据的“本地化”保存、备份及应用管理。将“数字财政”系统的基础数据、项目库、预算指标、用款计划、资金支付、财务核算等数据实时同步到本地存储,用于定制常规的统计查询报表,为监督提醒、业务贯通、预测分析提供基础支撑。
总体架构:
通过数字财政采集有用的原始数据,经过数据治理后,将数据存储在本地应用。
1、数据来源
Ø 信息化系统:指“数字财政”系统基础数据、预算域、执行域、核算域。
Ø 数据时间跨度:时间跨度包括历史数据、当前发生数据。
2、数据范围
在数字财政系统产生的数据,包含基础资料(功能分类、经济分类、资金性质等),以及预算域(项目库)、执行域(预算指标、用款计划、直接和授权支付、公务卡信息、工资信息)、核算域(总预算会计帐和单位会计帐)的相关数据。
3、标准存储
转换目录:对转换后的数据统一建立数据目录,根据数据来源和分类方式可以自定义目录名称和结构。
数据资源:根据数据目录对数据资源进行标准存储,并可以监控数据获取情况,包括:数据资源条数、占用空间、获取异常预警等。
应用场景:
1、实现统计报表定制:“数字财政”系统不能灵活定制个性化报表,可以在实现数据本地化后,实现个性化报表定制,比如:市决算经济分类明细表、支出情况表、预算单位支出明细表等。
2、实现业务贯通:比如将“数字财政”系统执行域指标等数据同步到财政基建系统,使基建系统能够共享“数字财政”系统的项目信息和预算指标;将“数字财政”系统的绩效目标数据同步到本地,使绩效系统能够利用来自“数字财政”系统的项目绩效数据进行精细化管理;将“数字财政”系统预算指标同步到财政工资管理系统,实现指标额度实时监控工资发放等。同样道理,包括数据采集系统、收入管理系统、单位内控管理系统,都可以在数据本地化基础上做业务贯通。
3、实现数据保存备份:将“数字财政”系统数据本地化,使财政重要业务数据得以备份,多一份数据安全保障。
4、实现数据分析与预测:将“数字财政”系统数据本地化、财政一体化平台多年来的历史数据,以及财政一体化平台之外的信息系统数据融合,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,输出各种分析与预测报表。
5、实现监督和提醒:将本地化的数据筛选加工后,以短信形式通过短信平台发送给对应的人员,实现实时业务监督和提醒。
产品亮点:
1、实现分散于数字财政系统的有用零散数据整合和电子化,并将这些数据保存备份,包含基础资料(功能分类、经济分类、资金性质等),以及预算域(项目库)、执行域(预算指标、用款计划、直接和授权支付、公务卡信息、工资信息)、核算域(总预算会计帐和单位会计帐)的相关数据。
2、为财政业务的精准把控,科学预测、预警,提高财政服务和监管的针对性、有效性,实现让数据说话,透明管理、科学决策的目标提供数据支撑。
3、实现财政相关数据多维化整合,为各非数字财政统建的零散业务系统之间的对接提供数据支撑。
4、为报表的取数和查询问题提供数据支撑。数据本地化之后,使简单和灵活定制个性化报表变得可行。
5、为大量的数据核对问题提供数据支撑。使用大数据技术,对数据核对标准化定制,大量工作交给数据中台去做,并将处理结果进行反馈。
6、数据获取问题。部分数据获取不用专人去盯,只需人为创建任务,让数据中台在计算机资源空闲期去自动获取,获取结果进行反馈。
成功案例:
广州市南沙区财政局 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财政所 广州市南沙街财政所
广州市黄浦区财政局 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财政所 东莞市长安财政分局
东莞市中堂财政分局 东莞市松山湖财政分局 东莞市道滘财政分局
东莞市塘厦财政分局 东莞市滨海湾财政分局 ……